欢迎访问极致时空企业主题演示站
10年专注汽车专修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×24小时服务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6666666
联系我们
汽车专修有限公司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:4006666666
地址 :中国·北京
联系人:陈经理
您的位置: 首页>>热门话题>>正文
热门话题

寿阳汽车美容哪家好(神话人物额头画三个花瓣为什么)

时间:2023-05-22 作者:admin666ss 点击:2次

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【寿阳汽车美容哪家好】,以及【神话人物额头画三个花瓣为什么】的知识点。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,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,现在开始吧!

寿阳汽车美容哪家好,神话人物额头画三个花瓣为什么?

不止是神话人物才画。这只是古代的一种化妆方法,叫作花钿。

南朝《宋书》中写,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,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,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,落下一朵梅花,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,额中被染成花瓣状,且久洗不掉。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,遂争相效仿,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,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,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。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,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。

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很普通?

俗话说,人如其名。有一个漂亮、美丽的名字往往会给本人带来不小的亮点,因此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是引经据典,力求完美,以期给孩子带来好运,甚至因此衍生出专门起名的业务。

但是,在古代,最少是王莽以前,起名字其实很随意,想到哪里就是哪里,没有避讳、趋吉避凶的念头。在民间,甚至赖名好养活,专门起不吉利的名字来给孩子换来另外一种吉祥。

尤其春秋时代的人起名字看到啥、想到啥,遇到啥,只要赶上有小孩子出生,就张口即来,丝毫没有瞻前顾后的思虑和考虑避讳的麻烦。

但是,自从王莽开始,当然也得力于独尊儒术的汉朝百年的文化思想积蓄,起名字的时候力求尊古恢复周礼的他开始,名字避讳、追求吉利的风气一发不可收拾,无论是民间还是皇亲国戚都排定家谱,后来事先预定字辈,尤其以明清为甚。

在王莽之前,有很多人的名字看起来都是滑稽可笑,如同市井小民一样,名字毫不起眼,但是他们都实实在在的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,有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
所以,春秋两汉时代,有很多名人的名字现在看起来都很滑稽,下面列出一些:

郑庄公姬寤生:春秋初期郑国国君,在位期间郑国小霸,射掉周王的威风。这个寤生意思就是他妈生他的时候难产了,好不容易生下他,自然吃了不少苦,所以起名寤生。但是依照周礼,作为嫡长子的他成为储君,但是他的弟弟公子段因为没有难产,他妈妈受到的疼痛很小,所以从来都喜欢弟弟。重要的妈妈偏心,不仅希望公子段继承国君,后来被郑庄公杀死。

齐桓公姜小白:春秋五霸第一号人物,小白的典故不太清楚,但是这个名字现在看起来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白鼠,借着齐国大乱继承君位,在位期间重用管仲等人尊王攘夷,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,与后来的晋文公合称桓文,为后世有志之士的效仿对象,譬如孙权就想着成就桓文之功!

汉高祖刘季:说起汉高祖,人们想到他的名字是刘邦,但是,这个名字是得发迹之后改的,在发迹前,他的名字是刘季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刘三的意思,刘老太公大概整天忙活着修理地球,对儿子的名字不太上心,也有可能是得益于神龙的启发,反正无所谓,于是直接喊他三儿得了。谁知道,这个刘三最后一统天下,建立汉朝。

汉武帝刘彘:彘,指的是猪,汉朝还有一层别的意思,那就是人彘,也就是刘邦的原配吕雉把戚夫人截去四肢之后的形状被称为人彘,翻译一下就是人形的猪,不知道汉景帝怎么想的,给儿子起了个这样的名字,无论是猪还是人彘都不太好,却偏偏起了这个名字,但是他凭借这父祖的积蓄,一反委曲求全的姿态,全面出击,打遍天下无敌手,打散匈奴、打通西域、开通南越将汉朝的威风发挥得淋漓尽致!

汉宣帝刘病已:汉武帝的曾孙,出生没多久就赶上了巫蛊之祸,然后全家都被杀,本人下死牢,就他被狱吏丙吉保护,这个名字还是丙吉起的,出于美好的愿望,不知道是祖宗积德还是本人名字保护,这个小囚犯躲过了汉武帝的追杀,还被录入宗正族谱,后来又鬼使神差地登上皇位,难道真的名字有玄机?

王莽改制之后,受限于避讳和世家大族的崛起,大部分时候起名字会找一个稍微好看的字,但是有很多人还是专挑不好的名字取,或许还是,赖名好养活?

红楼梦里的女人都是用什么化妆的?

红楼梦是为女儿作传的,既然写到了女性,自然不能不提妆扮,女孩子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,中国女性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时期就有了,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,红楼梦里亦有多处文字提到了女孩化妆。

第八回里,宝玉去堂前去辞黛玉,原文说: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,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。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……这里明确说到了黛玉晨起后,正在梳妆打扮,但并没有提到黛玉都用了哪些化妆品。

黛玉对镜理妆的情节,让我想起了一些诗词。北朝民歌《木兰辞》中有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”,北宋苏东坡悼念亡妻的词《江城子》中有“小轩窗,正梳妆,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”这些诗词中的描写,说的都是古代女子化妆时的情形。

寿阳汽车美容哪家好(神话人物额头画三个花瓣为什么) 热门话题

此前的第五回,宝玉到秦可卿房里睡觉,提到了一处典故,也说到了古代女子的妆扮。说的是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。”这个典故说的应该是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的故事。

《太平御览》记载: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,梅花落公主额上,成五出花,拂之不去。皇后留之,看得几时,经三日,洗之乃落。宫女奇其异,竟效之,今梅花妆是也。

梅花妆又叫落梅妆,是古代女子尤其是唐朝女子最喜欢也是最流行的妆饰,说的是女子在化妆时,于额上贴一片梅花或其他形状的花饰,以此衬托姿容。

二十四回里,鸳鸯去叫宝玉,有一段关于鸳鸯妆扮的描写:脖子上戴着花领子。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,闻那香油气,不住用手摩挲,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,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:“好姐姐,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。”

由此可见,鸳鸯也是精心化了妆的,她脖子上应该是涂抹了一种香油,嘴上抹了胭脂,而这正是宝玉的“最爱”,此前他去贾政书房,碰到金钏儿,金钏……笑道:“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,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?”

胭脂是红楼梦里提及最多的女性化妆品,宝玉辞黛玉的时候,也说过“好妹妹,等我下学再吃晚饭。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。”可见宝玉对女孩用的胭脂是情有独钟的。

那么什么是胭脂,胭脂是怎么来的,又是怎么制作的呢?除了抹在嘴上,还能用在哪里呢?四十四回平儿理妆,应该是红楼梦里描写女孩化妆最详细的情节了。

宝玉看平儿的妆有些花了,就让她去擦些脂粉,原文是这么写的:

宝玉忙走至妆台前,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,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,拈了一根递与平儿。又笑向他道:“这不是铅粉,这是紫茉莉花种,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。”平儿倒在掌上看时,果见轻白红香,四样俱美,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,且能润泽肌肤,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。

从这一段可见女孩用来擦脸的化妆品的主要成分有两种,一种是铅粉,一种是紫茉莉花种,以及擦在嘴上的胭脂,统称为“脂粉”。涂抹之后,它能让人更白更香,还能滋润肌肤,且易涂抹,不敷粉。

什么是铅粉呢?铅粉又叫铅白,是古代女子用来搽脸的一种白色粉末妆物质。古诗中曾记载“易却紈綺裳,洗却铅粉妆。”“冠剪黄綃帔紫罗,薄施铅粉画青娥。”同时,铅粉和胭脂等还可以作为画画的颜料使用。

我们接着来看这一段文字:

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,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,里面盛着一盒,如倒膏子一样。宝玉笑道:“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,颜色也薄。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,淘澄净了渣滓,配了花露蒸叠成的。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,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;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。”平儿依言妆饰,果见鲜艳异常,且又甜香满颊。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,与他簪在鬓上。

这段文字写的是平儿往嘴上搽胭脂,现在的女孩子都叫“抹口红”,以前没有口红这么方便的化妆品,只有胭脂。

胭脂又分为“面脂”和“口脂”,上面一段说的就是平儿用的“面脂”,这里就是“口脂”了,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面脂类似于今天的水乳霜这些化妆品,口脂类似于今天的口红、唇彩这些化妆品。

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古代女子出嫁,理妆时,最后嘴里都会含上一个红纸片,这个红纸片就是制作好的成张的口脂。宝玉这里的口脂不是成张的,而是放在小盒子里的,是他亲手淘渌的胭脂膏子,是膏体的,用水化开,涂抹起来更方便。

而且这种胭脂不仅可以搽在嘴上,还可以打在腮上,这就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“腮红”了,可见古代的胭脂比现在的口红功能要多,现代的口红可不能往腮上抹。

这种胭脂可以让人看起来更美,更香艳,而且喷喷香,女孩子都喜欢,所以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,黛玉发现宝玉腮上的胭脂时,他曾说“不是刮的,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,蹭上了一点儿。”

胭脂又叫“燕脂”,有一种说法是燕脂源自商纣时期,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,因为是燕国所产,故名燕脂。还有一种说法是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,匈奴贵族妇女常以“阏氏”(胭脂的古称)妆饰脸面,以此得名。

不管是哪一种起源,都可见胭脂这种女性妆粉悠久的历史。

除了胭脂,女孩子装饰,还有佩饰,这个原文对王熙凤的描写很详细,可以作为女子妆饰的代表进行分析。黛玉进贾府一回,这些描写王熙凤脖颈以上的装饰:“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,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,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。”

由此可知,古代贵族女子,头发是有发型的,且配以簪环等饰品,脖子上一般也会戴金锁、项圈、麒麟等饰品。凤钗、金簪、璎珞等配饰,都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常戴之物,秦可卿死亡删节中曾提到“遗簪”,迎春戴的“金丝凤”,平儿手上的“镯子”等物,都是女子必备的饰品。

除了这些,额外的还有文中提到的时新花卉,比如宝玉剪下来给平儿戴伤的并蒂秋蕙,应该是一种比较名贵的花,这一点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,有直接文字描写。我们且看原文:

李纨忙迎上去,笑道:“老太太高兴,倒进来了。我只当还没梳头呢,才撷了菊花要送去。”一面说,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,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。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。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,忙笑道:“过来带花儿。”一语未完,凤姐便拉过刘姥姥,笑道:“让我打扮你。”说着,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。

由此可知,除了日常的脂粉,簪环这些,古代女性还喜欢佩戴一些时新的花卉,不仅年轻女子如平儿等人喜欢,就连贾母这样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妇女,也都喜欢佩戴,这也算是老少咸宜了。

从平儿理妆可知,古代女子跟现代女子一样,如果妆容乱了,是随时都要补妆的,这是仪容,不能乱。不仅平儿,黛玉也是,黛玉她们拿刘姥姥玩笑一回,众人笑作一团,黛玉的妆容有些乱了,宝玉就给她使了个颜色。我们且看原文:

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,黛玉会意,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,照了一照,只见两鬓略松了些,忙开了李纨的妆奁,拿出抿子来,对镜抿了两抿,仍旧收拾好了,方出来。

因为大家玩笑,黛玉原本好好的妆容,这时候两鬓有些松了,在宝玉提醒下,她就去了李纨房里,用了李纨妆奁中的抿子,把头发重新又收拾好了。

那么什么是抿子呢?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梳子,不完全是这样,这个抿子是古代女性抹头油时用的小刷子,这属于化妆用具了。李纨这样青春丧偶,不怎么化妆的女性都有妆奁,宝钗黛玉等人可想而知了。

其实不仅黛玉用过李纨的妆奁,后文尤氏也用过李纨的妆奁,我们且看原文:

李纨忙命素云来取自己的妆奁。素云一面取来,一面将自己的胭粉拿来,笑道:“我们奶奶就少这个。奶奶不嫌脏,这是我的,能着用些。”李纨道:“我虽没有,你就该往姑娘们那里取去。……”尤氏笑道:“这又何妨。自来我凡过来,谁的没使过,今日忽然又嫌脏了?”……银蝶上来忙代为卸去腕镯戒指……

这里说的是尤氏理妆,从对话里可知,尤氏在理妆时是不大讲究的,很多人的妆奁脂粉她都用过,且她佩戴的有镯子和戒指等物,也是古代女性妆扮的“标配”,湘云也曾送袭人等人戒指,平儿、湘云等人也都有金镯子,宝钗也曾戴贵妃赐的红麝串。

从丫鬟口中,我们也可以看出,李纨虽有妆奁,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脂粉。因为她是寡妇,只宜清净守节,素面素衣,不能打扮的太艳丽。而黛钗三春这些未出阁的女孩,以及她们身边的丫鬟,衣服妆扮则明显要鲜艳的多。

那么贾府这么多女孩,脂粉都哪来的呢?除了宝玉偶尔淘渌的胭脂膏子,其实很多女孩的脂粉,都是从外面买的,是宝玉所说的“市卖的胭脂”,这一点在探春理家一回提到了。

五十六回探春说道,她们每月的头油脂粉要花二两银子,这二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生活一个月!可见在古代,大家小姐用的化妆品已经是奢侈品了。当然,探春这话的意思是说费用重叠,而且买来的胭脂,都是以次充好的,不是正经货。可见,古代的化妆品,已经有假货了。

贾府女孩们用的脂粉,其实不用额外出钱,都是官中报销统一发放的,我们看平儿是怎么说的:

平儿笑道:“这有个原故: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,自然是该有分例。每月买办买了,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,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,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。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,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。

像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,小姐丫鬟众多,如果都私自买脂粉,就乱了套了,只能通过官中,集中采购,然后按需分发,但这些买办从姑娘们用的脂粉里,都能贪银子,可见油水之大。

说到油,探春说头油,这也是古代女性的化妆品之一,前面说的黛玉用抿子拢头发,这个抿子就是女子用来刷头油的化妆工具。古代女性在头发上刷头油,是为了固定头发,使之不乱。

我们看古装剧会发现,以前的女性头发都梳的非常好看,且一丝不乱,大多都是用了头油的缘故,就固定头发的作用来看,头油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定型啫喱水,它不仅能够使头发一整天不松散,且还能让头发有光泽,更美观。

宝玉生日时,湘云就曾说:这鸭头不是那丫头,头上那讨桂花油。宝玉与蒋玉菡等人吃酒时,蒋玉菡也曾说:女儿愁,无钱去打桂花油。由此可知,桂花油是古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头油。

在汉代之前,头油的原料主要取自动物脂肪,如猪脂等,通使西域之后,胡麻引种入中国,于是胡麻(即芝麻)所制的香油,就成了头油的主要原料。前面说道宝玉闻鸳鸯脖子上的香油,应该就是抹的这种油。

现在想想,如果我们用香油来当头油,还往脖子上抹,是不是觉得怪怪的?现在的女性化妆品中的油,如橄榄油等,一般都是用在面部,当作卸妆油来使了,其实如果用来护发,也是非常好的。

说到头发,古代女性洗头也不像我们现在那么方便,都有高级的洗发水,原文五十八回,说到了芳官洗头。宝玉让袭人拿东西给芳官用,袭人就去屋里拿了洗头的东西出来。

说着,便起身至那屋里取了一瓶花露油并些鸡卵、香皂、头绳之类,叫一个婆子来送给芳官去,叫他另要水自洗,不要吵闹了。

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古代女子洗头的东西有:花露油、鸡蛋、香皂、头绳。这是女子洗发必备的四样东西。

花露油,应该跟桂花油一样,是头油,洗头之后用的;鸡卵就是鸡蛋,鸡蛋清可以用来洗头,蛋清中有头发生长所需要的核黄素、尼克酸等微量元素,是一种很好养分。洗头时将蛋清均匀地涂抹在头发上,轻轻按摩,对头发大有好处。

头绳自然是扎头发用的,现在用头绳的女性少了,以前贫穷的时候,女孩都是用头绳扎头发。《白毛女》中就说到杨白劳给女儿买了一截红头绳,这在以前,是女孩最喜欢的头饰。

香皂自然是用来洗脸的,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洗面奶。湘云第一次进贾府时,就说到了用香皂洗脸的情节。黛玉和湘云洗了脸,翠缕端了水要泼,宝玉拦下了,原文有这样的情节:紫鹃递过香皂去,宝玉道:“这盆里的就不少,不用搓了。”再洗了两把,便要手巾。

可见古代女子洗脸,用的都是香皂。香皂最早出现在宋代,可以用来清除皮肤上的污垢、油脂等,清洁能力比一般洗面奶都要强。香皂在今天,最大的作用,也许就是用来洗手了。

说到手,就不能不说指甲,指甲也是女孩妆扮的重要部位,神奇的是,红楼梦里就已经有人染指甲了。原文五十一回,晴雯生病,宝玉请大夫来看,原文有这样一段话: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,足有三寸长,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,便忙回过头来。

从这段话里可知,晴雯是染指甲的,且是大红指甲,用的材料是金凤花。金凤花生长在热带地区,属于蔷薇目,不仅可以观赏,还可以入药,种子是有名的中药,有活血通经的效果。

现在女孩染指甲用的自然都是指甲油,什么颜色的都有,什么形状都能做,美其名曰“美甲”。小时候,农村女孩子喜欢用一种植物染指甲,她们叫“指甲花”,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一种叫“美洲商陆”的植物,汁水是紫红色的,根和果实都是有毒的,但根可入药。

可能比较少的是关于女性眉毛和耳饰的描写,黛玉进贾府时,宝玉说黛玉“眉尖若蹙”,又解释为“西方有石名黛,可代画眉之墨。”这里提到的“黛”即是古代女子用来描眉的化妆品,现在女孩子都有“眉笔”。

唐朝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诗句中有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,粉黛指的是女子用的化妆品,代指年轻貌美女子。还有唐代朱庆馀“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。”说的也是女子描眉的情形。

关于女性耳饰,比较显眼的是宝玉生日时,对芳官的描写,我们且看原文:

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,总归至顶心,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,拖在脑后。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,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,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,眼如秋水还清。

这段话里,说到了芳官的发型,以及她戴的耳坠,竟然左右不一样,右耳是一个小于塞子,这应该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耳钉;左耳却挂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红耳坠,也是新鲜有趣。由此可知,这些女孩应该也都是描眉戴耳饰的。

综上,我们看,古代女子的化妆品,还真不少啊,从头发妆扮到指甲,什么化妆品都有。佩戴的饰品,诸如簪环、镯子、戒指等,以及时新花卉,无所不有;用于面部和口部的脂粉,也是多种多样,可以自己制作,也可以买现成的;耳部有耳饰,描眉有黛;脖子上挂的金锁、项圈、麒麟等不一而足;就是洗脸、洗头都有专门的香皂、鸡蛋、头油、头绳等,都是全套的。

现在的女孩有化妆盒,古代的女子有梳妆台,有妆奁,化妆品一样不比现在的女性少。甚至于以前的手工做出来的脂粉,比现在的很多化妆品要好太多了。

作者:夕四少,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:少读红楼,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。

古代女性额头印记叫什么?

花钿

关于花钿的起源,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:南朝《宋书》中写,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,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,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,落下一朵梅花,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,额中被染成花瓣状,且久洗不掉。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,遂争相效仿,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,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,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。

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,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。

五代前蜀诗人牛峤《红蔷薇》“若缀寿阳公主额,六宫争肯学梅妆”,即是在说这个典故。到了隋唐一代,花钿已成了妇女的常用饰物。

关于【寿阳汽车美容哪家好】和【神话人物额头画三个花瓣为什么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,我们会积极回复。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!
标签: 寿阳 好好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